内容标题2

  • <tr id='D5S5ro'><strong id='D5S5ro'></strong><small id='D5S5ro'></small><button id='D5S5ro'></button><li id='D5S5ro'><noscript id='D5S5ro'><big id='D5S5ro'></big><dt id='D5S5ro'></dt></noscript></li></tr><ol id='D5S5ro'><option id='D5S5ro'><table id='D5S5ro'><blockquote id='D5S5ro'><tbody id='D5S5ro'></tbody></blockquote></table></option></ol><u id='D5S5ro'></u><kbd id='D5S5ro'><kbd id='D5S5ro'></kbd></kbd>

    <code id='D5S5ro'><strong id='D5S5ro'></strong></code>

    <fieldset id='D5S5ro'></fieldset>
          <span id='D5S5ro'></span>

              <ins id='D5S5ro'></ins>
              <acronym id='D5S5ro'><em id='D5S5ro'></em><td id='D5S5ro'><div id='D5S5ro'></div></td></acronym><address id='D5S5ro'><big id='D5S5ro'><big id='D5S5ro'></big><legend id='D5S5ro'></legend></big></address>

              <i id='D5S5ro'><div id='D5S5ro'><ins id='D5S5ro'></ins></div></i>
              <i id='D5S5ro'></i>
            1. <dl id='D5S5ro'></dl>
              1. <blockquote id='D5S5ro'><q id='D5S5ro'><noscript id='D5S5ro'></noscript><dt id='D5S5ro'></dt></q></blockquote><noframes id='D5S5ro'><i id='D5S5ro'></i>

                晋城冰箱价格联盟

                CES归来之:中韩日三国家电在世界的位置

                楼主:刘步尘 时间:2021-11-26 10:24:10


                2016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展(CES)已于19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落幕,繁华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些天,我力图用最□ 冷静、最客观的眼光观察这场全球著名消费电子产品展,在我看来,繁华落幕后的思考才最接近真实。未来几天,如果不足够懒的话,我会从不同角度表达〓我的观察。这篇观察是之一,以后还有之二、之三、之四。


                若问我对本届CES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首先是中、韩、日三个国家对全球家电产业的垄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印象。


                在本届CES,你几乎看不到来自中、韩、日三国之外的家电品牌,换言之,中、韩、日三国对全球家电的垄断地位在这场展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因为CES倾向于消费电子产品,机械性、功能性家电产品在展会较少展示,比如中国著名的家电企业美的、格力,以及欧美著名的家电品牌西门子、惠而浦,都不参加此展会。未来这些企业会不会参展?也许会,因为空调、冰箱、洗衣机乃至小家电产品的智能化乃产业趋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产品属性,让产品的消费电子属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不是∮我要表达的。我要表达的是,中、韩、日三国虽然对全球家电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但三国并非铁板一块,步调也不完全一致,甚至彼此之间差别还比较大。


                先说日本家电。本届参展的日本家电企业只有松下、索尼,但家电产品已经不再是它们的重点,占比偏小。比如松下,现场展示以汽车电子、智能视窗、终端感应为主,家电产品仅有彩电且无亮点;索尼则以摄像、摄影产品为主,且规模庞大。


                日本企业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它们在各自专属领域优势明显,比如索尼与佳能,在摄像、摄影领域居于领导地位,技术领先,规模庞大,展场设计新颖,颇具格调,吸引众多人士参观。


                我在想一个问题:未来有一天会不会再也看不到日本家电产品出现在CES?我想完全有这个可能。但不意味着这些企业不再出现在展会,只是不再以“家电企业”身份参展而已。


                再说中国家电。中国企业参展积极性显然很高,五大彩电企业创维、长虹、TCL、海信、康佳齐齐出席,海尔则以全品类综合型家电企业身份参展。

                中国企业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各有不同。比如,创维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致力于下一代电视(OLED)的推广与宣传,与韩国LG形成一唱一和关系,是本届展会中展示、宣传OLED力度最大的两家企业。

                TCL可能是所有参展中国企业中场地规模最大的(华为规模也很大)。以个人眼光看,TCL也是参展中国企业中应用国际元素最多的。

                长虹继续走“中国风”路线,中国元素应用比较多,比如中国画、中国建筑、中国戏剧、中国色彩,等等,给人印象也比较深。


                海信、康佳展场设计及参展产品较为中规中矩。

                海尔是唯一参展的白电企业。其最新开发的智能冰箱及机器人管家令人印象深刻,显示出海尔对智能化与众〗不同的理解。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和欧、美、日、韩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展场设计方面与国际大牌差距明显,总体看艺术感与协调性不足,比如灯光布局,较少考虑▲摄影、摄像因素,你举起相机拍照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在一些国际大品牌的展场,你随便从哪个角度都能拍出较为理想的照片。


                最后说韩国家电。必须声明的是,只说家电对不少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毕竟“消费电子”不能与“家电”划等号,我之所以只说家电,很大程度上因为我是研究家电的,对此,希望诸位理解。

                毫无疑问,韩国两大巨头仍牢牢霸踞全球家电领导者地位,这一点从其展示产品数量之众、品类之多、技术之领先、规模之大、设计之精,乃至参观人数之众、媒体采访之多,表现得相当明显。


                先说LG。总体看,其参展产品品类与三星大致一致,但其重点明显落在电视上,准确地说是OLED,是所有参展商中对OLED推广最用心的企业,说明OLED将是其2016年度推广重点□ 。LG还发布了一款OLED概念产品——电子报纸,可卷曲折叠,携带极为方便,量产恐怕要三年之后了。LG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告诉世界:下一▅个电视时代是OLED,我是OLED的领导者。借此与三星在电视领域形成分庭抗礼态势。


                再说三星。三星作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军企业,其霸气在展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在展会尚未正式开始的15日于曼德勒海外酒店举行的发布会,三星的影响力已经体现出来,吸引众多媒体参会,目测不少于500家(估计包括自媒体)。正好同期有一家中国家电企业在相邻会议室旁举行发布会,规模小得多。

                彩电与手机仍是三星着意展示的产品。与LG不同,三星彩电以量子点液晶电视为主,“量子点”、“8K”、“HDR”、“曲面”、“可变幻屏幕”,成为三星对外传递的重点信息。其新开发的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手表及二合一电脑,亦不乏亮点。


                未展出OLED概念产品,多少有点出乎人们意外。对此,三星相关负责人给出解释:三星一直致力于OLED产品研发,并拥有大量OLED技术专利,“不是不重视OLED,是希望在最合适的时候推出”。


                总之,把中国企业展示的产品和韩日企业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中国企业展示产品多为销售型产品,即市场上已经有的产品,或很快就要上市的产品,鲜有概念性产品、原创型产品展示;而韩日企业在创新产品、概念产品上颇为用心,亮点较多,人气明显更高。总之,在创新领域,中国家电企业还是有差距的。


                我于展会期间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叫《中国企业占领了CES》,我认为该文存在明显误导,标题给人的感觉好像中国企业已经称霸CES似的。的确,中国企业参加CES积极性确实比较高,参展数量也比较多,但是,放在全球格局下看,中国仍然是第二梯队。事实上,不少中国企业参展的目的并非向世界展示其开发出什么样领先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向国内宣传的机会,甚至不惜对自己在CES的表现进行放大性传播,与真相相距甚远。我们不能因为参展企业数量多就●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须知,仅有数量领先是远远不够的。



                朋友 图片 表情 草稿箱
                请遵守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